過去的數月,近乎沒有停過。
由六月頭開始一連六個星期燃燒青春的美國舞蹈節,到八月香港劃時代破記錄的演出,直至這個九月回到Hollins的校院才可放緩腳步。
美國舞蹈節是一個把終極的減肥計劃,基本上一星期七日都會有事情做,加上猛烈的太陽,保証一定瘦! 當然還有跳舞的堂,不跳舞的堂,聽講座,看演出,開會,做presentation等。一浪未完一浪又起,未及回顧今天,就要為明日準備,否則會跟不上。整個ADF主打的是Tommy的History and Criticism的課; 歷史的浮動性,後現代主義,殖民主義.........等,非常學術的入路,其實消化不良,不過已經有所得著,現在開始寫Paper,必要重溫。
舞蹈節完結後立刻回港,懷著興奮的心情和票局的兄弟們搞演出。怎知道發生了一件極有歷史價值的事,詳情不想再提,只想大家都有所得著。演出自問可算成功,做出一個水準來,燈光及佈境設計師李智偉功勞最大! 超感激來幫忙的舞者朋友們,排兩星期就可以演出,還跳出個質素來,是真的-勁!!! 但事情在演出過後還沒完沒了,還要開會談這談那,真是累人,感激一起並肩的標師們和Bethia。這回走來不易!
回到校院,敬愛的DonnaFaye老師走了,舊同學也走了,一切好像又重複著(有點像無休止者的感覺,重複又帶點不同)。新人事,新老師似乎要求幾高,特別關於那些Reading,現在感到有點壓力。
下回說一下Reseach Paper!
Tuesday, September 21, 2010
Friday, May 21, 2010
藝術
在我的偶像Syan aka Mc Yan的facebook中看到他寫了這一席話:
Syan Mc Yan Chinaman: 創作的悲哀,在於有兩種人:一種為虛榮私利而作;一種為Message而作...而最後,堅持執著的Message,無名默默於民間一直流傳;而追求短暫膚淺的慾望的滿足,卻是勞苦大眾的生活寫照...創作,還是以「玩出個水準來」為意義...得益者,總能真正學懂如何欣賞,和欣賞什麼...
暫不談「創造」與「製作」...
然後其他人回應:
Alvin Heung Tsz Hei: 有信息而違反'潮流'路既創作,會給人看作做來是多餘,因為我所見到欣賞創作的人,是以市場作準則,你冇名冇利, 你的創作即使多有信息帶出,也得不到人普遍認同.但我認為創作是冇悲哀,創作是給人看,即使人們懂不懂欣賞,人們也是看過.只要吸引到人看一眼,就是成功的創作,只要有一個人明白...你該死而無憾=]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創作.因此,創作真正的樂趣,也可是看到人的反應,得出靈感再創作,創作是停不下來的樂趣
Amy Woo: 非常認同樓上說的,創作的樂趣,在乎過程,是自己的感受,不是人家的定義。可能會覺得寂寞,但不會悲哀。
本來想以此話回應:
藝術創作從某個角度看是一個平衡點,在我有什麼可以讓人欣賞(message),和如何讓別人欣賞到(communicate),之間。
為message而做創作的人,應該是需要或希望有多些人知道,最好是知而後行,記得一個法國朋友跟我說過,藝術就是在你心中留下一點東西,而不知何時,那東西影響了你一個決定,那就是一個成功的藝術。
如只為自身的樂趣和過程而創作,那麼,或者不如打(x)機算啦,就像那些不顧觀眾或故作高深的藝術家,只有少數的人能跟他們的作品溝通。
但,當然那些只顧著觀眾的,那又太好萊塢了。是的,叫製作好了,不要說是創作。
而不願違反潮流的創作,就永遠不會帶領潮流,也許開宗立派不是每個人的意願,但尋找「新」觀點是創作過程必需的。
但個人非常同意,「玩出個水準來」是十分重要,就是醜陋也要美麗地展演出來。當然什麼是美呢?
但再先消化一下到底Syan的字......
我猜,他想說的悲哀大慨是來自這種創作的paradox,message的內容來自虛榮私利的大眾,這班大眾也是這創作的觀眾。這是一個基於社會,民眾出發而創作的創作人的觀點。這樣說,創作是悲哀的。
所以最後,我沒有回應。
但這樣又幫我多想了一點我的觀點是什麼。
Syan Mc Yan Chinaman: 創作的悲哀,在於有兩種人:一種為虛榮私利而作;一種為Message而作...而最後,堅持執著的Message,無名默默於民間一直流傳;而追求短暫膚淺的慾望的滿足,卻是勞苦大眾的生活寫照...創作,還是以「玩出個水準來」為意義...得益者,總能真正學懂如何欣賞,和欣賞什麼...
暫不談「創造」與「製作」...
然後其他人回應:
Alvin Heung Tsz Hei: 有信息而違反'潮流'路既創作,會給人看作做來是多餘,因為我所見到欣賞創作的人,是以市場作準則,你冇名冇利, 你的創作即使多有信息帶出,也得不到人普遍認同.但我認為創作是冇悲哀,創作是給人看,即使人們懂不懂欣賞,人們也是看過.只要吸引到人看一眼,就是成功的創作,只要有一個人明白...你該死而無憾=]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創作.因此,創作真正的樂趣,也可是看到人的反應,得出靈感再創作,創作是停不下來的樂趣
Amy Woo: 非常認同樓上說的,創作的樂趣,在乎過程,是自己的感受,不是人家的定義。可能會覺得寂寞,但不會悲哀。
本來想以此話回應:
藝術創作從某個角度看是一個平衡點,在我有什麼可以讓人欣賞(message),和如何讓別人欣賞到(communicate),之間。
為message而做創作的人,應該是需要或希望有多些人知道,最好是知而後行,記得一個法國朋友跟我說過,藝術就是在你心中留下一點東西,而不知何時,那東西影響了你一個決定,那就是一個成功的藝術。
如只為自身的樂趣和過程而創作,那麼,或者不如打(x)機算啦,就像那些不顧觀眾或故作高深的藝術家,只有少數的人能跟他們的作品溝通。
但,當然那些只顧著觀眾的,那又太好萊塢了。是的,叫製作好了,不要說是創作。
而不願違反潮流的創作,就永遠不會帶領潮流,也許開宗立派不是每個人的意願,但尋找「新」觀點是創作過程必需的。
但個人非常同意,「玩出個水準來」是十分重要,就是醜陋也要美麗地展演出來。當然什麼是美呢?
但再先消化一下到底Syan的字......
我猜,他想說的悲哀大慨是來自這種創作的paradox,message的內容來自虛榮私利的大眾,這班大眾也是這創作的觀眾。這是一個基於社會,民眾出發而創作的創作人的觀點。這樣說,創作是悲哀的。
所以最後,我沒有回應。
但這樣又幫我多想了一點我的觀點是什麼。
Thursday, May 20, 2010
放手
早陳子,一位under grad同學問我,我是否一個很看得開的人,可以很容易地let go something,因為我有習太極。
這個是個好問題,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我回想一下我短短的人生歷史,發覺我並不是她所說的那種。
我猜我是那種喜歡擁抱感覺的人。If I feel like let go, I simle brightly. Even if I don't feel like let go, I still let myself cherish the sentiment. 感受我當下最真的感受。既使昨天我已let go,如果我今天想hold on, I will let it be.
不要對自己說謊,at least that works for me.
這個是個好問題,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我回想一下我短短的人生歷史,發覺我並不是她所說的那種。
我猜我是那種喜歡擁抱感覺的人。If I feel like let go, I simle brightly. Even if I don't feel like let go, I still let myself cherish the sentiment. 感受我當下最真的感受。既使昨天我已let go,如果我今天想hold on, I will let it be.
不要對自己說謊,at least that works for me.
Wednesday, May 19, 2010
Monday, May 17, 2010
Sunday, May 16, 2010
Thursday, May 13, 2010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