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5, 2010

良久

好一陣子沒有在這裡留下文字,因為太忙或者太懶惰。
在此約略寫寫Paris之後的行程。
我們之後到了法國Nancy演出,我也終於完成了我的一隻小solo。
隨後我們又回Brussels,我就在此時回到New York。
Interview算是盡了最大努力,雖然沒有被選上,但對得起自己啦!
再與同學老師會合,我們就飛到Vienna,上了一個奇怪的workshop,內容大慨是,"如何與設計師合作"。不過我覺得應該是,"如何與這一位設計師合作"會比較適合,或者"如何成為一個令計設師討厭的人"。我不會說沒有得著,但我覺得這樣做編舞會很辛苦。
接著,又一個小演出,無風無浪。
又回到Brussels,到了一個博物館。上了一個workshop,我又一次會說,這不是沒有得著,算是認識認識那一位大師的東西吧。
回到美國,待了半天,又飛回香港。

香港,我真的在思鄉呢!!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巴黎

又過了一陣子,基於一些非常重要的私人事情,又回到紐約。現在又有一點空閒時間,所以要立刻留低些文字回顧。

從PAF出發,我們去到浪漫之都巴黎,在住所安定好後,我們一行八人出發行街街。先坐地鐵到龐比渡中心,在那裡吃了一個晚餐。那時已經入黑,吃飽後我們沿著河旁,一路行到巴黎鐵塔。雖然天氣寒冷,但沿路的景色美得不能話語,早己忘記了凍這個字。巴黎真的是浪漫之都,如果我沒有參與這一行,可能我對巴黎的印像和其他歐洲城市不會有很大的差別。

第二日,和幾個同學到了羅浮宮,這個世界第一的博物館,又一次大開眼界! 不用多說,我們第一時間去一睹 Mona Lisa,場面可真誇張,最少有三四十人圍著它,而且要離開它四米來看。其實真的看得不過癮,只可以叫做,我看過了。而羅浮宮收藏品九成都是古典作品,最震撼的是那些巨大的油畫,有些是大到有九米,十米高,對像多數都是宗教。我沒有細看當中的人物和歷史等,但當這等數量加上這種巨大尺寸,真的令人目等口呆。我但願我有多些時間可以細味這個博物館。


第三日,我們到Centre National de Danse  www.cnd.fr,那裡可能是舞蹈家們的天堂,有一個說不上很大資料館,但當中卻有各式各樣的有關舞蹈的東西,由VHS, DVD, 雜誌,書本等等都可以在那捚找到。大家在那兒一坐便是四個多小時。


第四日,我一個人走到"天使愛美麗"的公園,可惜遇上了落雪,公園關門,不準遊客進內。我從它旁邊的梯楷行上教堂,在教堂後便是那個印像巴黎中的畫家聖地,不過因為冬天的關係,沒有太多人在畫畫。但是還是有些畫家們在向遊客們畫肖像。之後我們在龐比渡中心集合,入場看了兩個Gallaries和一個Exhibition。我很喜歡那個Pierre Soulages的展覽,當中有幾句話我抄了下來,因為可能對我的Thesis有用:
It's what I do that teaches me what I'm looking for.
What is important above all is the reality of the painted canvas; the colour, the form and the material, which give birth to light and space, and to the dream that it bears.
I think I make painting so that those who look at them - myself, like everybody else - can find themselves, in front of them, alone with themselves.
The reality of a work is a three way relationship it establishes between the thing it is, the painter who made it, and the viewer who sees it.

第五日,向這浪漫之都說再見!

Sunday, February 7, 2010

PAF - Performing Arts Forum

離開Brussels,駕車三個多小時,去到法國北部一個小鄉村,當中有一幢舊建築,帶點古堡味,後院還有幾隻孔雀。就是我們的第二站PAF。

引至facebook的簡介 :
PAF (=PerformingArtsForum) is a place for the professional and not-yet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and activists in the field of performing arts, visual art, new media and internet, theory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who seek to research and determine their own conditions of work. PAF is for people who can motorize their own artistic productio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not only responding to the opportunities given by the institutional market.

Initiated and run by artists, theoreticians and practitioners themselves, PAF is a user-created, user-innovative informal institution. Neither a production-house and venue, nor a research-center, it is a platform for everyone who wants to expand possibilities and interests in his/her own working practice.

PAF is
- a forum for producing knowledge in critical exchange and ongoing discursive practice
- a place for temporary autonomy and full concentration on work
- a tool-machine where one can work on developing methods, tools and procedures, not necessarily driven toward a product
- a place for experimenting with other than known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work, e.g. open source production

Most importantly, PAF offers all these possibilities without imposing them. In other words, PAF depends on how you affect and are affected by taking an active part in shaping your own activity in your workplace.

more info on: www.pa-f.net

聽聞這一站是由Nadine發起的。我們全體人員對此站的目的都十分朦朧,反正跟著做就是了。
我們到步後,各人有自已的房間,洗手間是共用的,Nadine還請了一位廚師隨行,都算是照顧周到。

第二日,經過一點似明非明的講解後,就知道此行是Being Aude in PAF。
Aude是一位虛構人物 ,由之前一組名為"Various Arists"人建立的。他們為她虛構了她的出生,什麼年發生過什麼事,看過什麼書,有什麼藝術作品,去過那些地方等等,等等。
我們來這裡就是為了......Being Aude。

首先第一件事是......穿上婚紗...... ...... ......你看到我的點點,就可想而知我的心情或心理狀況是怎樣的。不過我的心情不重要。

首先,我們玩公仔,Aude會用一些媽媽的舊衫去重新"處理"她的公仔。於是Being Aude的我們就在他們準備好的材料中重做一個Aude公仔。

右邊是小弟作品,左邊是同學S作品。

再學她的唇膏Hand Cream畫畫法,是這樣的,首先用Hand Cream塗上雜誌上,而Aude喜歡塗在那些model head shot相。等一會,再加上唇膏。然後用手指"猝",這樣雜誌上的印墨會被猝開(雜誌越新越好),就這樣,自由發揮,猝猝猝...猝 ...猝......
你有一張由Aude所創作的抽象畫了。

原本可能是洗頭水廣告...
之後還有作故仔,同學J為她編說了2005年,她曾到Greece。
又有紅洒水墨畫。


回故一下,其實內容都算有趣。不過 How to make someone "be" someone else is never a easy job 老實說他們做得不好,有時實在令我們摸不著頭腦,不過他們也很開放,也不介意我們怎樣反應。就有點鬧著玩過了三日。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近況

打從十一月中,學校的Fall Term便告一段落。日子空空的,十二月在studio試東西,總是找不到重心。

一月中在紐約過,上了兩個學校的workshop和一個自己找的workshop,日子算是半滿(或者半空)。

隨後一個人到希臘和斯洛文尼亞走走,希臘的古蹟是我一向嚮往的夢想地,如今終於能一睹它的壯麗! 很多朋友仔都問我為何會想去斯洛文尼亞,其實我對於這個地方並不清楚,只知道她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還未受全球化影響,風景仍然漂亮,民風仍然純樸! 到了Bled和Bohinj兩個名湖,美得不能說話易容。又到了 Prejama Castle和Postojna Cave,壯觀得目定口呆!

話雖精彩,但那空空虛虛的感覺一路伴隨。可能有太多原因,未能令我完完全全放心旅遊。而旅遊一詞也令我有點內疚,我應該是來學習的,來自我反省的,不是來旅遊的。不過我也會找個借口給自己,經歷和見聞就是學習。對嗎? 還有錢的問題,錢一向都是我的問題,哈哈,多謝妹妹的支助,我欠你的太多了(我意思是錢:P)。

現在回到Brussels,回到和同學老師一起,感覺好多了。我們住在一個叫Nadine(一個機構的名字)的地方,一個巨大的空間,有睡房,客廳,廚房和最重要的Studio。睡不著可以到Studio排舞,哈!! Very nice. 這樣子實在很多。

二月中有個面試,心情平靜,"play charm" I hope I can! Bless me, my dear friends.

Monday, January 11, 2010

Irene Dowd Workshop

一連三日,九至五在紐約下城區上了Irene Dowd的工作坊。此工作坊是以解剖學加上Body Conditioning為主題,得益極深,十分開心。

在講義的前言中有一部份十分有趣,是關於人的概念,當中有四種。
一.    以男性為主導,站立,以骻為中心點。達文西的手稿便是一個最佳的例子;一個大字形站立的男人。
二.    有類似牽一髮動全身的概念,以骻為中心來移動其他身體部份。
三.    身體和環境互動,骻可以是主導點,也可以是反應點。
四.    身體和時間空間掛鉤。

老師將身體大至分成三份來做今次的主題,分別是腳掌,軀幹/脊骨和眼/頸。
篇幅所限加上版權問題,我只將對我十分重要的東西記錄在此。

Big toe, little toe的adduction和abduction, 對我受傷的2nd toe有幫助。
Sacrum 和 Hip 的nutation movement, Bridge exercise, 很好的 centre練習。
Equilibrium routine。
Shoulder joint muscle strengthening,外展動作原來是我的弱項。
Scapula 的活動能力是源於中下段的胸肌,還有連接肋骨和肩胛骨底部的肌肉過長或者弱有關。
Neck exercise。


有趣的還有最後的一個exam。各同學要想一個或者一段自己覺得做得不好或者有問題的動作,然後pair up,由同學為他解決或者令這同學做得更好。

我選擇了我的左面轉圈,其實這是我的weak side。我的partner同學J和我都知道是其實是我右Hip的問題,我右Hip影響了我的平衡。她用了幾個課堂上做過的練習,加入了她的見解,再經過十分鐘的練習後,我發現原來我極度依賴我的右腿。有趣的發現!!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聖誔快樂!

Friday, December 11, 2009

過程

Fall Term 已經完結,現在放假中。我將對於自身文化的思念,寄存於一套日本的卡通上-<鋼之練金術士>,差點兒變成宅男。

記得以前小朋友的時侯看的卡通,大部份都是一集打一隻怪物,一集一個冒險之類,最後打大佬。似乎所有典型男孩的故事也離不開這個模式,最後要說的是勇氣,努力,友情之類......<鋼>的故事也不是差很遠,但他的內涵似乎要豐富一點。

人的生命是平等嗎?在故事的頭大半,不斷在說等價交換,但原來最後作者又把這所謂真理推翻。不是所有的付出,也有收穫的。生命就是沒有平等,我們可以以法律等保障人人有平等的機會,人人有相同且機本的自由,但這是不是平等呢? 如果我不是男孩子,在1995年,只學了兩個月Jazz的我是否又可以一樣地考入演藝學院學現代舞呢? 又有人說,當了專業舞者九年的我去考獎學金,不是考,是拿。當天坪的重心靠向自己時,捨得走開嗎? (我是有付出過的)

故事中又有關於種族,自由,人權和政治的問題,其實是一套很有深度的少年動畫。不過有沒有反思是個人選擇,將來有沒有進一步行動又是另一個個人選擇。

生存或者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這些年我問自己,又反問這問題的合理性,之後覺得這問題是有問題的。但有時他又會再出現。看著我的貓貓魔魔走的時侯,我又問,生命是什麼? 是一段令人難以理解的過程,是一段施和受的過程,是一段擁有和失去的過程 ,一段欠和還的過程? 我不知道,世上有沒有真理? 最終是死去的話,一切只不過是過程,一切只不過是幻影,只不過是只不過。所以還是不要問比較好,特別是連吃飯也成問題時,這問題根本不會成為你的問題。所以要努力賺錢,哈哈哈。

卡通片中,主角為了令死了的媽媽復活,用了禁忌的練金術,結果媽媽復活不成,弟弟失去了整個身體,只有靈魂依附在一個盔甲上,而自己也失去了一隻手一隻腳。之後的發展,就是他倆兄第去找尋一顆可以不依等價交換法則的賢者之石(找尋可以不平等的東西),想找回失去的身體和手腳。當中的過程有人,有人造人,有合成獸等等的生物,不斷用這些人物去問,什麼是人? 會生老病死的是人,有靈魂的是人,有身體的是人等......人的本質是什麼?

我猜這不是教室對住書本可以找到答案,不是在studio編一隻舞可以有答案。

最後主角的弟弟再次得到身體,失去了幾年的記憶,但主角就來到另一個世界,是我們的世界,沒有練金術的世界,他看見他爸爸,他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他沒有死去,他沒有賢者之石,他完全沒有付出。他爸爸說,你們的一切經歷和過程成為了你的付出。很有趣的結尾。付出的經歷和過程成為了本錢。這個答案滿意嗎?

所以在教室對住書本和在studio編一隻舞是可以成為你答案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