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行者

到花旗國已差不多兩星期,事情也所謂安定得七七八八,曾對自己要求要寫一個學習blog,所以現在開始開blog。

開學首週都只是在派syllabus,我另外加了兩科sit in,分別係History和Imaginative Thinking, Moving and Crafting,兩科都係under grad的堂。本來志在去聽課,吸收一下,誰不知他們並不流行講課,他們要討論。大量的討論,上課前要做好所有reading,然後入課室"吹水"。

這種學習模式對我來說實在不易,要讀完所有英文reading己經要花很多時間(老實話,我沒有全部讀完),還要分析當中的內容,自己的看法,然後即時在課室內的反應。老師不用叫名,每位同學都會主動說話。這就是文化差別。

History堂不是History堂。我們讀歷史,就是讀過去發生了的事。但有趣的是,上了三堂History都未有所及。老師在帶我們怎樣看History一字, 例如,我們有沒有辨法完全清楚歷史? 有沒有真正的客觀去看事情? 現在是"過去"與"未來"的一個牴觸點? "History is an imagination act" 舞蹈是否一種"Language"? 從現象學看舞蹈......
是的,是現象學 - Phenomenology。是一個哲學流派的名字。以我所知,是一個關心現在,自我,時間和世界之間的關係的一門哲學。是一個他媽的深的一門東西。就算用中文學,也不是一兩個月可以明白的東西。
我其實有點吃力。不過反正只是sit in,盡了力就好了,不用難過自己。
我主張減法學習法。

Imaginative Thinking, Moving and Crafting也有相似之處,我們看一位叫Bill T. Jones的錄像,一部有我年紀一般的片,還有和此舞相關的舞評。反而這堂有點History味。同學們一起討論,其實有很多有趣的觀點。同學腦根很快,真勵害,這就是常常討論的好處。

另外,每日都有movement堂要上,也就是香港叫做的technique堂,反正跳舞堂是也。兩堂(一半modern + 一半即興),兩堂芭蕾舞,一堂個個星期唔同。我只求ballet課用多點力,希望不會退功太多。

還有一個叫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的課,其實就是一堂與Media Art相關的堂。說說歷史,又用電腦做點東西。我期待會幾有用。

餘下來的時間都是自己時間,我們一星期要有八小時自己work自己。另外要試下排點東西,因為之後要寫Thesis,所以,現在開始,之後就可以放鬆一點。

行者是在行,也希望是行的。

No comments: